首页» 科学研究» 学术交流» 宏观经济学研讨会
新普京888.3app2014秋季学期举办十一期宏观经济学研讨会
发文时间:2014-12-18

       2014年下半年,新普京888.3app成功举办了11期(总第163-173期)宏观经济学研讨会。新普京888.3app从2007年开始举办宏观经济学研讨会,到目前为止举办的总期数累计达到173期。陈彦斌教授是宏观经济学研讨会的创办人和主持人,郭豫媚博士是本学期的联系人。

       宏观经济学研讨会旨在追踪宏观经济学国际最新进展,倡导构建符合国情的动态优化模型,并使用计算机模拟研究经济增长、收入分配和宏观政策等中国宏观经济重大问题。研讨会还专门提供了三条途径以便大家全面把握文献的核心思想和研究方法。一是,每一期邀请一名相关领域的老师针对文献进行精彩点评,加深参会者对文献的理解。研讨会本学期邀请了来自新普京手机app下载官网财政金融学院、新普京888.3app等院系的薛涧坡副教授、陈朴助理教授、周旋助理教授与刘凯助理教授等多位老师进行了点评。二是,宏观经济研讨会将每一期的主讲文献和PPT上传到网络(网址为:http://www.docin.com/mydoc-88265459-1.html),以方便大家对相关文献进行系统性学习。三是,宏观经济研讨会在本学期新增微信公众平台,用于提前公告研讨会信息并发布研讨会成员的学术成果(微信号为:JJTZGGLT)。

       本学期研讨会文献着重探讨了货币政策的宏观经济效应。刘哲希主讲的文献(第163期)重新审视60、70年代美国滞胀的成因,认为财政高赤字及由此引起的公众高通胀预期是滞胀形成的根源。而美国走出滞胀危机也正是依靠货币政策回归主导地位与公众通胀预期的下降。郭豫媚讲解的文献(第165期)指出中央银行应该加强与市场的沟通,增加货币政策透明度,从而引导市场预期,增加货币政策有效性。王灿讲解的论文(第168期)分析了2008年后西方国家的非常规货币政策,提出了前瞻性指引只是一种辅助性政策工具,而大规模资产购买可以成为基础货币政策工具的观点。黄源与韦祎共同主讲的论文(第170期)分析了在存在税收扭曲和价格黏性的环境下,政府名义债券的期限结构是如何影响最优货币和财政政策,其中通货膨胀发挥了重要作用。万冲主讲的文献(第171期)认为风险资产购买和前瞻性指引确实能够降低长期借贷利率,进而刺激产出增长,且没有造成明显的通货膨胀。

       本学期研讨会文献的另一大主题是含有金融部门或金融背景的宏观经济研究。陈小亮主讲的文献(第166期)通过构建含有借贷约束和前瞻性储蓄的异质个体模型,研究了金融市场不完全情况下,自融资(self-financing)对资本错配的影响,结果表明,资本错配的确是外部融资的重要替代手段,但是需要时间,因此当面临临时性冲击时,自融资难以奏效,当面临持久性冲击时,自融资能够有效纠正资本错配,降低全社会生产率损失。郭俊杰主讲的文献(第167期)通过刻画借贷约束的外部性,刻画了金融机构过度的风险承担会加剧外生冲击的影响,进而引发金融危机。陈荫讲解的文献(第169期)在一个标准的RBC模型中加入金融冲击与金融摩擦,发现金融冲击和金融摩擦是导致近期宏观经济波动的主要原因。邓敏捷讲解的文献(第172期)用构建模型和定量计算的方法评估了金融摩擦降低总生产率的两种渠道的影响程度,并得出结论:扭曲进入和技术采用的决策对降低总生产率的影响较大,而资本错配的影响较小。林炜主讲的文献(第173期)指出在不承诺未来的情况下,最优宏观审慎政策极大地减少了金融的脆弱性,简单的固定税收政策虽然获得类似的效果,但可能在危机期间进一步加剧福利损失。此外,马啸主讲的文献(第164期)解释了房价不平等对于劳动力流动以及产出的影响,发现高产出地区更宽松的房地产政策能够增加产出。

       宏观经济学研讨会八年的成功实践表明,以研讨会形式学习讨论宏观经济学经典文献和前沿文献对促进高水平学术研究和培养创新人才具有积极意义。八年来,宏观经济学研讨会的影响力逐步扩大,每期研讨会均有30-50名新普京888.3app及其他院系优秀学生前来参加,认真听取并研讨国际最前沿的理论文献。八年来,宏观研讨会的知名度逐步提高,不仅人大学生积极参加,更是吸引了来自清华大学、北京大学、南开大学及吉林大学等重点院校的优秀学子专程前来参与。八年来,宏观经济研讨会更是培养了一批与国际前沿接轨的经济理论高级研究人员。研讨会的多名核心学员前往剑桥大学、宾夕法尼亚大学沃顿商学院、宾夕法尼亚大学经济学系、印第安那大学、斯德哥尔摩新普京888.3app、明尼苏达大学、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和波士顿大学等世界顶级名校攻读博士学位,并已在《经济研究》和国际SSCI期刊上发表多篇学术论文。同时,研讨会也培养了视野开阔、理论扎实的社会栋梁之才,他们由于在政府机关和企事业单位表现出很强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而广受好评。

(编辑:陆美贺;核稿:王宝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