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科学研究» 品牌论坛» 政经大讲堂
政经大讲堂第十期(第13讲) | 汪三贵:中国扶贫绩效与精准扶贫
发文时间:2019-09-13

image.png

2019年9月4日晚上,政治经济学大讲堂第十期“政治经济学大讲堂系列讲座: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理论与实践”举行第13次讲座,新普京手机app下载官网中国扶贫研究院院长汪三贵教授带来了题为“中国扶贫绩效与精准扶贫”的精彩讲座。

image.png

汪三贵,新普京手机app下载官网农业与农村发展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新普京手机app下载官网中国扶贫研究院院长、新普京手机app下载官网反贫困问题研究中心主任、可持续发展高等研究院副院长。国务院扶贫开发领导小组专家咨询委员会委员、中国发展研究基金会第四届理事会学术委员会委员,曾入选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长期从事农村贫困问题研究,先后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务院扶贫办、财政部、农业部、科技部、中国国际扶贫中心、世界银行、亚洲开发银行、联合国开发计划署等机构资助的研究课题30多项。出版多部学术专著,在国内外发表学术论文100余篇,其中在Journal of Public Economic, Journal of Comparative Economics, China Economic Review等国外学术期刊发表英文论文10余篇。曾获孙冶方经济科学奖、中国农业科学院科学技术成果一等奖、中国农村发展研究奖、国务院扶贫办“友成扶贫科研成果奖”等,被国务院扶贫开发领导小组授予“全国扶贫开发先进个人”。

image.png

汪三贵教授指出,在全球范围内比较,中国减贫工作取得了独一无二的巨大成就。中国的减贫速度自上世纪七十年代末开始不断加快,主要应归功于经济的持续高速增长和有针对性的扶贫开发。经济增长因素可揭示短期贫困变化的70%和长期贫困变化的95%。其中,农业具有最大减贫效果,主要原因有三:较多贫困家庭从事农业生产;农业资源分配较为平等;农业增长对家庭经济有最明显正外部性。

接下来,汪三贵教授重点讲解了农村扶贫开发与减贫工作。首先,因经济增长速度下降和收入不平等程度增加,经济增长的减贫效应逐步下降,扶贫作用越发重要。中国的扶贫开发可分为两个阶段:1986-2013年的区域扶贫开发和2014年至今的精准扶贫。区域扶贫开发旨在推动贫困地区的经济增长,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中国大规模减贫进程,也减缓了区域差距的扩大趋势。但是,还存在一部分群体因为多种因素导致其处于深度贫困,仅仅着力改善一个条件很难对其产生明显帮助。因此,推行精准扶贫具有更重要的意义。

精准脱贫不仅从量的方面要求居民收入超过贫困线,还从质的方面要求“两不愁、三保障”得到稳定解决。汪三贵教授结合自身工作经历从精准扶贫的四项主要内容和八项综合性扶持措施出发,论述了精准扶贫的内涵,并进一步指明精准识别问题、三保障问题、收入稳定和内生动力问题三大难点。解决难点问题的关键思路在于整合资源和有效激励,即在带着贫困户“干中学”的过程中,参与主体也应获得报酬。主要模式包括直接带动、就业创收、资产收益、混合带动等。尽管在这一过程中仍然存在不少挑战,但精准扶贫已取得了贫困人口大幅减少、减贫速度不断加快的显著成效,贫困地区农村居民收入实现快速增长、生活条件不断提升、基础设施条件不断改善、公共服务水平不断提高,倒逼农村基础治理方式不断改良。

最后,汪三贵教授提到在2020年后中国的扶贫工作将继往开来,从绝对扶贫转向相对扶贫,关注城乡扶贫一体化,注重自我发展能力和内生动力的培养。汪三贵教授的讲座内容将开放视野与实地调研相结合,案例生动,资料详实,使大家深刻认识并领会了中国扶贫绩效和精准扶贫的逻辑,激起了大家对扶贫问题的学习兴趣和研讨热情。

image.p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