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科学研究» 媒体聚经
【思想理论导刊】卫兴华:更加尊重市场规律 更好发挥政府作用
发文时间:2014-04-28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是在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35周年之际,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全面深化改革开放的重要阶段,召开的一次十分重要的会议。全会审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以下简称《决定》),习近平总书记就贯彻落实全会精神发表了重要讲话。学习、宣传、贯彻好全会精神和习近平重要讲话精神,是教育战线的重大政治任务。为准确把握十八届三中全会的重要精神,努力凝聚起全面深化改革的广泛思想共识,本刊记者邀请著名经济学家、新普京888.3app卫兴华教授,对全会提出的一系列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进行深入解读。现将访谈的主要内容整理如下,以飨读者。

  记者: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是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定性阶段召开的重要会议,在国内外产生了强烈反响。您作为经济学家,怎样看待这次全会取得的成果?

  卫兴华: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审议通过了《决定》,全面制定了中国共产党在新的历史起点上运筹帷幄、治国理政的改革总方针,确立了全面深化改革的顶层制度设计与总体改革方案,从而为长远而持续的发展提供根本性的制度保障,将谱写改革开放伟大征程新篇章,将为全面实现民富国强、民族复兴的中国梦注入强大的动力与活力。

  十八届三中全会在全面总结35年改革开放巨大成就的基础上,回应社会的期盼,在改革开放的顶层制度设计方面取得了新的进展,明确提出了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围绕从经济体制改革到社会体制以及政治、文化、生态等体制即“五位一体”体制的改革与全面提升,围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完善与发展的总目标,《决定》提出了构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一系列体制改革任务,体现出全面改革的决心与信心,有力回答了此前的国内外对十八届三中全会的改革期盼。

  在全面深化改革的方法上,《决定》提出:加强顶层设计和摸着石头过河相结合,整体推进和重点突破相促进,提高改革决策科学性,广泛凝聚共识,形成改革合力。

  围绕全面深化改革的顶层制度设计,形成了六个方面的总体改革方案,呈现出全面进行社会制度与体制创新的改革新布局。《决定》按照五位一体的事业布局和党的建设六个方面的改革要求,系统阐述了全面深化改革的战略部署。根据改革总目标与围绕总目标提出的六个方面的制度体制改革部署,形成了总体改革方案,使得全面改革的路线图得到了清晰描绘和勾画。过去的改革,多是单方面的改革,如单方面的经济体制的改革。而经济体制的改革又多是单项推进,如农业中的联产承包责任制的改革,工业中的承包制、股份制改革等。而十八届三中全会推进的改革,是系统性、整体性、协同性的全面深化改革。在全面深化改革中,经济体制改革起着“牵引作用”。

  记者:总体改革的重点是经济体制改革。全会在经济体制改革方面提出了哪些新的提法和举措?

  卫兴华:经济生活是社会生活、政治生活、文化生活、生态文明的经济基础。我国的改革大业,是从经济体制改革开始,以后逐步推进到其他各方面。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的整体改革方案,是六个方面整体推进的改革部署,而经济体制改革对其他方面的改革起着“牵引作用”,是全面深化改革的重点和基础。从深化经济体制改革的内容来看,有两项明显的新的提法与举措:一是强化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地位和作用;二是为非公有制经济的发展提供了更为广阔的空间和利好政策。

  从强化市场的作用来看,《决定》的一个突出的重大新提法,就是提出了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过去的提法是让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基础性”作用,现改为“决定性”作用,加重了市场作用的分量。“基础性”作用可以有不同的解读,容易被理解为“初步性”或“打基础”之意,为某些地方政府不当干预企业生产经营活动提供了理论和政策空间。改提“决定性”作用,就提高了明确度和认识度。市场决定资源配置是市场经济的一般原理和规律。市场经济要求:市场价格在价值基础上由供求机制和竞争机制调节。企业按市场价格信号调节生产结构和规模,实现物力和人力资源在不同行业和企业间的有效配置。市场经济的核心问题是处理好政府与市场的关系。实际上涉及政府、市场与企业的关系。实行市场经济,是由市场直接调节企业经营活动,从而由市场决定资源的配置,不是由政府直接调节企业,决定资源配置。市场起决定作用,首先要求凡是能由市场形成价格的都交给市场,要放开竞争性业务,推进公共资源配置市场化,政府不进行不当干预。但这并不是排斥政府的作用,而是要“更好发挥政府作用”。政府的作用体现在改进和完善有效的政府职能和宏观调控体系上,而不是去干涉企业的正常经营与运行。市场能办到和能办好的事,就交给市场。但存在市场失灵问题,而且市场调节的自发性、盲目性和滞后性,都需要发挥政府的宏观调控作用。政府应做好自己该管的事,不要做不该自己管的事。既不要越位、错位,也不要缺位。

  《决定》指出:“建设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市场体系,是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的基础。”也就是说,为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需要以建立现代市场体系为基础和前提。无论公有或私有企业都按照市场规则进行自主经营、公平竞争;消费者在市场上自由选择、自主消费;商品和生产要素在市场上自由流通、平等交换。为此,就要求清除市场壁垒和市场割据。这样才能提高市场决定配置资源的效率。

  为了加快完善现代市场体系,要改革市场监管体系,实行统一的市场准入制度,实行统一的市场监管,清理和废除妨碍全国统一市场和公平竞争的各种规定和做法。反对地方保护,反对垄断和不正当竞争,健全优胜劣汰市场化退出机制。建立城乡统一的建设用地市场,完善金融市场体系,完善人民币汇率市场化形成机制,加快推进利率市场化,推动资本市场双向开放,加快实现人民币资本项目可兑换。另一方面要健全技术创新市场导向机制,发展技术市场,促进科研成果资本化、产业化,加强知识产权运用和保护。

  记者:“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和更好发挥政府作用”,这确实是三中全会《决定》关于深化经济体制改革的一个引人注目的新的重大提法。为什么要强调提出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

  卫兴华:三中全会《决定》将多年来所讲的市场配置资源的“基础性”作用,改变为“决定性”作用。显然,从行文上看,强化和扩大了市场配置资源的作用。习近平同志很重视这一理论观点的提法改变。他指出:“关于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和更好发挥政府作用。这是这次全会决定提出的一个重大理论观点”。“经济体制改革的核心问题仍然是处理好政府和市场关系”。根据三中全会的《决定》和习近平同志关于《决定》的说明,我认为有以下几点考虑:

  第一,市场决定资源配置是市场经济的一般规律,市场经济本质上就是市场决定资源配置的经济。健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必须遵循这条规律。可以说,由“基础性”作用改变为“决定性”作用,是回归市场经济的本质规定和要求,是遵循市场经济规律的必要。我们知道,市场经济和计划经济是两种不同的资源配置方式。在传统计划经济时代,国民经济完全受指令性计划调节,生产什么、生产多少,产品提供到何处,完全根据计划指标安排,企业没有生产经营自主权。因此,生产资料和劳动力等资源怎样分配到不同的部门和企业,完全由政府计划调节。因此,实行计划经济,发挥计划调节作用,就是国家计划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这是计划经济的本质要求。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实行市场取向的渐进改革,最终确立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模式。市场经济就是由市场机制调节企业的生产和销售活动。企业生产和销售什么,生产多少、卖到何处,完全遵从反映市场供求关系的价格信号。也就是由市场决定资源配置,不再由政府决定。但政府不是从此撒手不管,而是要更好发挥自己应尽的责任。应当注意到,三中全会提出“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是与“和更好发挥政府作用”连在一起作为不可分割的一句话来阐述的。政府起什么作用,《决定》也做了简要说明。

  第二,过去一直提市场配置资源的“基础性”作用,而现在改提“决定性”作用,有个条件成熟因素。从1992年党的十四大提出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要使市场在国家宏观调控下对资源配置起基础性作用。到十八大的20年来,没有提市场配置资源的“决定性”作用,只提“基础性”作用,现在改提“决定性”作用,表示已具备提出的成熟条件。按照历史事实和习近平同志的说明,大体有两方面的成熟条件。其一是认识上的条件;其二是实践所提供的条件。长期以来,马克思主义经济学和西方经济学都认为,市场经济是资本主义,计划经济是社会主义。而且从历史事实来看,资本主义国家都一直实行市场经济,而社会主义国家曾一直践行计划经济。我国由计划经济转向市场经济,经历了市场取向改革的不同阶段。大体上有:计划经济为主,市场调节(市场经济)为辅;社会主义有计划的商品经济体制(更大范围发挥市场作用);计划和市场是覆盖全社会的;计划经济与市场调节(市场经济)相结合;最后统一了认识,建立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这是逐步推进社会主义市场化的改革过程,也是逐步推进思想解放的过程。突破市场经济“姓资”、计划经济“姓社”的传统认识已不容易,如果再直接提出西方所宣传和践行的市场配置资源的决定性作用,仍会有认识上的障碍,不如提“基础性”作用更平稳些。而目前之所以改提“决定性”作用,是由于如习近平同志所说:“考虑各方面的意见和现实发展要求,经过反复讨论和研究,中央认为对这个问题从理论上作出新的表述,条件已经成熟”。这表明,以前不提“决定性”作用,是条件还不成熟。讲条件成熟,还有另一方面的条件即实践条件。习近平同志指出:“现在,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已经初步建立,市场化程度大幅度提高,我们对市场规律的认识和驾驭能力,不断提高,宏观调控体系更为健全,主客观条件具备,我们应该在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上迈出新的步伐”。就是说,在新的条件下,由于党和政府对市场规律的认识和驾驭市场的能力已不断提高,因此,从理论认识和实践过程两方面看,提高和扩大市场配置资源作用的主客观条件都已成熟。主观条件是理论认识条件;客观条件是现实实践条件。据此,可以和有必要将市场配置资源的“基础性”作用,改变为“决定性”作用。

  第三,强调提出市场配置资源的决定性作用,是深化经济体制改革的需要。我国虽然初步建立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但仍存在不少问题,主要是市场秩序不规范,以不正当手段谋取经济利益的现象广泛存在;生产要素市场发展滞后”;市场规则不统一,存在部门保护主义和地方保护主义;市场竞争不充分,阻碍优胜劣汰和结构调整,等等。习近平同志指出:遵循市场决定资源配置规律,是要“着力解决市场体系不完善,政府干预过多和监管不到位问题”,并且指出,这有利于“抑制消极腐败现象”。事实证明,正是由于有人为了谋取不正当利益,会采取不正当手段进行行政干预,从而滋生有些政府人员的腐败行为。

  记者:三中全会《决定》的说明中,既讲市场的“决定性作用”,又讲“更好发挥政府作用”,核心问题是处理好政府与市场的关系。

  卫兴华:是的,我们要特别注意理解好这一问题。由市场而不是由政府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决不是让政府撒手不管,无所作为。习近平同志明确指出:既要“更加尊重市场规律”,又要“更好发挥政府作用”。在关于三中全会《决定》的说明中,也是既讲市场的决定性作用,又讲“更好发挥政府作用”。核心问题是处理好政府与市场的关系。

  习近平同志在关于《决定》的说明中指出:我国实行的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我们仍然要坚持发挥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发挥党和政府的积极作用。“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并不是起全部作用”。这表明,某些特定行业和企业的资源配置,并不由市场决定。例如,发展国防军事工业,国家新建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进行基本公共服务体系建设,开创和发展航天工程事业,建立社会保障性设施等,这些方面的资源配置不会都交给市场决定,而是主要由政府决定。

  其次,在市场经济运行中,政府的一个重要职责是市场监管。市场配置资源的决定性作用越大,范围越广,政府监管市场的职责也越大,越需要“更好发挥政府作用”。习近平同志在关于《决定》的说明中指出:健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既要着力解决“政府干预过多”的问题,又要着力解决“市场体系不完善”和“监管不到位问题”。解决后两方面的问题,正是政府的职责所在和宏观调控的任务。所谓政府干预“过多”,表明并不否定不“过多”的、必要的、正当的政府干预。“过多的干预”是不当干预,不是政府职责所在,也不是宏观调控任务。政府监管职责主要是针对诸如制假售假、生产和销售有毒食品、环境污染、非法集资和传销、黄赌毒市场、欺行霸市、市场垄断、不正当竞争、虚假广告,等等。这种政府干预是必要的。政府还要监管生产安全和职工权益保障。连西方经济学的权威著作萨缪尔森的《经济学》也概括了资本主义市场经济中的政府四项职能:(1)为市场确立法律框架,确定市场准则;(2)影响资源配置以改善经济效率,“帮助按社会需要进行资源配置”,“有时候,政府做出的选择凌驾于市场供给和需求的配置之上”,如“控制污染物的排放”;(3)制定改善收入分配的计划。“看不见的手可能惊人地有效率,但它同时也带来非常不平等的收入分配”,“收入再分配是政府的第二个主要经济职能”;(4)通过宏观经济政策来稳定经济。该书认为,以上四种政府职能表明“政府应进行干预以增进市场经济的功能和公正”。[1](P552-555)这里讲的是资本主义市场经济中的政府职能和必要干预。我国实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应在更大程度上更好地发挥政府的职能。政府的职能除前面所讲的监管与促进作用外,还有完善市场经济体系的职责。要统一市场规则,维护市场秩序,消除市场封锁与割据,打破市场垄断,提供公平的市场竞争环境,防止和处置环境污染和损害生态平衡的行为。还要运用利率、税收、信贷等财政金融手段,影响和调节市场,引导企业科学发展,并以效率和公平相统一的理念与政策,引导企业缩小收入分配过大差距、消除贫富分化、走共同富裕道路。

  记者:怎样更好发挥政府作用?

  卫兴华:更好发挥政府作用,处理好政府和市场的关系,让市场起“决定性”作用,是就市场经济运行中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作用而言的。在这个层面中,是市场起决定性作用,政府起监管和促进作用。这是市场经济运行中基础层面的关系,另一个是宏观层面的关系,即在整个经济社会发展中政府的作用,不应把市场的“决定性作用”泛化和扩展到第二个层面。我国讲“宏观调控”,有两层含义:一是在政府、市场、企业的三者关系中,政府处于宏观层次,即居高层次,市场处于中间层次,企业处于基础层次。在这个层面讲政府职能和宏观调控,就是指在市场决定资源配置的前提下,政府在宏观层次上对市场和企业进行必要的监管和干预,并促进市场体系的完善和发展,促进企业的科学发展。

  宏观调控的另一层含义是政府对宏观经济的调控。宏观经济是指整个国民经济的各种经济活动的总称。根据三中全会的《决定》和习近平同志关于《决定》的说明,在资源配置和宏观经济发展中,政府职能和宏观调控的主要任务是:保持经济总量平衡,促进重大经济结构协调和生产力布局优化,减缓经济周期波动影响,防范区域性系统性风险,稳定市场预期,实现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健全以国家发展战略和规划为导向、以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为主要手段的宏观调控体系,增强宏观调控前瞻性、针对性、协同性。形成参与国际宏观经济政策协调的机制,推动国际经济治理结构完善。政府要加强发展战略、规划、政策、标准等的制定和实施,加强地方政府公共服务、社会管理、市场监管、环境保护等职责。所有这些都是需要政府去办而且应办得更好的事情。

  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处理好政府与市场的关系,市场能办到和办好的事,就让市场去起决定性作用,政府不要过多干预,政府应做好自己能办而市场办不了和办不好的事。这是深化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改革中的应有之义。深化经济体制改革是三中全会《决定》中一个重要方面。此外还有深化政治体制、文化体制、社会体制、生态文明体制、党的建设制度的改革。深化六个方面的改革,提出六个“紧紧围绕”。只有深化经济体制改革要求“紧紧围绕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其他五个方面的“紧紧围绕”,与市场的决定性作用没有直接联系。如深化政治体制改革,要“紧紧围绕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有机统一”;深化党的建设制度改革,要“紧紧围绕提高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水平”来实现。都未提市场的决定性作用。政治体制和党的建设制度改革,都不能引进市场规律,更不能由市场决定。

  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是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要坚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改革方向,以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增进人民福祉为出发点和落脚点。需要明确:“坚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改革方向”,就表示不应单强调市场化改革,而与社会主义制度相脱离。离开社会主义的市场化改革,必然导向资本主义市场经济。三中全会《决定》在提出“紧紧围绕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的后面,紧接着讲“坚持和完善基本经济制度”,并要求加快完善宏观调控体系。而坚持和完善基本经济制度,首先要求坚持和完善国有经济为主导、公有制为主体。所有上述这些方面,都离不开党的领导和政府的推进。

  但是,也要明确,既然经济体制改革对其他领域的改革起牵引作用,市场决定资源配置的作用,也就会影响到其他领域的改革与发展。例如,文化领域的演艺、影视等的发展会受市场的制约,名人书画、信札、古玩等交换完全由市场定价。政治体制和党的建设等改革,也要为发挥市场在配置资源中的决定性作用提供条件,要与深化经济体制改革相适应转变政府职能等。

  明确这点,就会领会习近平同志201411日发表的《把思想统一到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上来》一文中所讲的一段话:“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主要涉及经济体制改革,但必然会影响到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文明和党的建设等各个领域。要使各方面的体制改革朝着建立完善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这一方向协同推进”。

  记者:也就是说,强调市场配置资源的决定性作用是合理的,但是泛化市场的决定性作用,是偏离《决定》精神的。

  卫兴华:是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关于全面深化改革的新思想与新举措,其涉及范围之广,牵动格局之大是前所未有的。但是在解读与把握上应分清一些理论是非界限。

  有的学者质疑市场配置资源的决定性作用,认为这只适用于资本主义市场经济,而不适用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其实,讲市场配置资源的决定性作用,与马克思主义经济学讲价值规律调节生产即自发地将生产资料和劳动力(资源)分配于不同的部门,是一样的道理。价值规律调节生产,也就是企业生产什么、生产多少,由反映供求关系和竞争关系的价格来决定,价值规律决定同市场决定是一回事。讲价值规律决定资源配置或市场决定资源配置,涉及三个方面的“决定”事项:一是价格的决定。在市场经济中,市场价格不再由政府决定,而是在价值基础上由竞争机制和供求机制决定。二是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包括其生产规模与结构的安排,不再由政府指令性计划决定,而是由反映市场供求关系的市场信号决定。三是消费需求的选择与决定。不再是“短缺经济”和“卖方市场”下的凭票供应,购买者没有选择权和决定权的状况,而是在市场经济中的供求规律与竞争规律作用下,消费者有权决定自己的需求选择,也就是《决定》中所说的“消费者自由选择、自主消费”。弄清这些方面的理论与实际情况,弄清价值规律决定和市场决定资源配置的本意,就不会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由市场决定资源配置的理论与实践产生质疑。

  有些读者和学者,由于没有分清不同领域政府和市场的不同作用,也没有弄清政府职能和宏观调控在不同层面的作用,误以为强调市场的决定性作用涵盖了我国整个经济社会的发展,从而产生疑虑。只要讲清问题所在,就会消除疑虑。

  目前存在的一个问题是,有的主流媒体发表的由权威人士宣传十八届三中全会《决定》的解读文章中,对市场配置资源的作用,做了泛化的理解,这会误导读者。例如,某主流媒体2013年底本发的一篇文章说:“提出市场起决定性作用,就是改革的突破口和路线图,基本经济制度、市场体系、政府职能和宏观调控、财政金融、土地制度、生态文明等方面的改革,都要以此为标尺”。这里竟然将市场的决定性作用泛化到整个经济社会、生态文明等不同领域,甚至泛化到由市场决定基本经济制度。然而,国有经济为主导、公有制为基础的社会主义经济制度,或者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初级阶段基本经济制度,没有党和政府的引导与推进,能由市场决定其形成、存在和发展么?竟然连政府职能和宏观调控也要由市场决定!这完全颠倒了关系!应是由政府职能监管市场,由宏观调控调节市场运行,而不是反过来由市场决定政府的监管和宏观调控作用。

  另外,有的学者以新自由主义的理念或欧美市场经济模式的理念为依据,对市场决定资源配置的作用也作了泛化的解读。如有的在解读中淡化和否定市场决定资源配置中的宏观调控作用,说什么“是市场起决定性作用,不是宏观调控”。有的认为中央提出市场的决定性作用,就是弱化政府的职能,否定“强势政府”,否定政府对市场的“驾驭”和对市场及社会经济生活的监管,否定国有经济的作用。这种解读和宣传,完全不符合三中全会《决定》的本意和精神,也影响和加重一些读者和学者对市场决定资源配置新提法的疑虑。应正本清源,按照三中全会《决定》的精神,澄清理论是非。

  记者:通过您的解读,我们对这一重大问题有了清楚认识。最后请您谈谈全会为非公有制经济的进一步发展提供了哪些理论和制度保障?

  卫兴华:为了肯定和提高非公有制经济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及经济社会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决定》强调提出两个“都是”:“公有制经济和非公有制经济都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组成部分,都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基础”,再次强调两个“必须毫不动摇”。过去的中央文件中,只讲非公有制经济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现在将公有制经济和非公有制经济并列而提,表示两者在资源配置中的平等地位。第二个“都是”,是新的提法,表示非公有制经济也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基础,与公有制经济同样具有平等地位。并再次强调非公有制经济财产权和公有制财产权一样,不可侵犯。并提出保证非公有制经济同公有制经济一样,可依法平等使用生产要素,并公开公平公正参与市场竞争。

  提出积极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赋予非公有制经济与公有制经济平等的所有权地位。非公有资本可以与国有资本和集体资本交叉持股、相互融合,组成混合所有制经济。还鼓励建立非公有资本控股的混合所有制企业,允许非公有资本参股于国有资本投资项目。鼓励非公有制企业参与国有企业改革。允许混合所有制经济员工持股,即员工也成为私人股所有者,可获得资产性收入。

  《决定》提出:支持非公有制经济健康发展。对非公有制经济与公有制经济平等对待,坚持权利平等、机会平等、规则平等。特别强调提出:废除对非公有经济各种形式的不合理规定,清除各种隐性壁垒,制定非公有制企业进入特许经营领域的具体办法。《决定》进一步提高了非公有制经济的地位和作用,提出了促进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更多的优惠政策。

  参考文献:

  [1]保罗?萨缪尔森,威廉?诺德豪斯.经济学,上[M].胡代光译.北京: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出版社,19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