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科学研究» 媒体聚经
【中国宏观经济论坛】刘元春:不能过度使用短期政策来刺激消费,须通过稳定复苏保证就业
发文时间:2021-05-09

根据国家统计局公布的数据,一季度GDP同比增长18.3%,环比增长0.6%。首先0.6%对比以往一季度季节调整之后的环比增长速度还是略低的,因此这说明中国经济的增长力度没有真正达到常态。因为同比会有很强烈的基数效应,环比能够更好地表明复苏的力度和状态,这是一个可以判断与2018年、2019年一季度常态下环比增长速度的变化。


第二,中国在前几个季度的环比增长速度,从疫情期间的状况来看,说明目前也还是处在正常复苏的状态,没有回归常态。所以我们倒不必过度单方面地解读这些数据,因为毕竟由于疫情的冲击,导致经济波动会有很大的不确定性,传统的一些季调方案可能会失真。所以目前公布的这个0.6%也不一定就能够真正准确地反映一季度的增长状况。原因是疫情冲击下,一些季调模型参数可能会产生一些变异。


要判断目前的经济恢复状况,第一要从微观主体的感受,也就是企业利润率的增长状况、居民收入状况与政府收入状况,特别是从这几大主体的资产负债改善的情况来看;第二要从市场上最活跃的因素来看,从小微企业的景气状态来看。当然还可以根据一些高频数据的恢复状况来具体反映。因此目前来讲,对经济恢复阶段和状况的判断,一定是多维度、多角度、多变量的。


从2月份开始,中型和小型企业的PMI指数已经从50的枯荣线转到50以上了。这是一个良好的标志性的新阶段,表明复苏开始向微观主体进行全面传递,市场型的复苏、内生型的复苏开始启动。在这个状态里,景气指数的转变不等于稳定地进入到复苏阶段,所以这时候要进一步夯实中小企业复苏的基础,对于降税降费、普惠金融,可能在供应链方面要对这些中小企业进一步关注、进一步倾斜,这肯定是最基本的。


目前民营投资状况还没有完全常态化,民营企业家的投资信心还没有全面回归,因此如何激发民营企业投资信心的逆转,需要在政策举措上有一些着力,包括对一些企业家的座谈会、出台这方面的改革举措,都还是很重要的,表明对两个“毫不动摇”,“毫不动摇地巩固和发展公有制经济”和“毫不动摇地鼓励、支持、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要进一步落实,在稳定性上要有一些改革和政策举措。


不能过度使用短期政策来刺激消费


消费目前来讲还是处在加速恢复的过程中,因为环比增速还不错,受疫情冲击比较大的一些部门开始把这个缺口填满了,比如餐饮同比增速是75%左右,较2019年达到了差不多接近99%的水平。


但是消费还没有常态化,消费的提振也不是简单地依靠目前一些短期政策就能解决的,还需要在“十四五”期间以扩大内需为战略基点的战略任务、战略举措,从机制体制、相关制度、中期政策安排,再到短期刺激消费的政策多管齐下,可能会有较好的改变。


有观点认为,为了提振消费,当前有必要调低存贷款利息率。我认为目前来讲还没有必要,因为利率的变化对国民经济储蓄率的影响不是太大,是短期的。居民的储蓄在这种大危机、大疫情冲击之下出现反弹是正常的现象,也是社会应急的一种反应。在这方面可能需要我们按照消费复苏的一些进程来进行,不能过度使用短期政策来刺激消费。因为过度的刺激反而会导致消费的扭曲,比如大规模发消费券,虽然大家为了要花掉消费券必须把明天、后天需要的大米、卫生纸都买了,但是可能会导致下一步的消费不畅,同时还会带来很多浪费,反而引起消费节奏的一些变化。


所以千万不能把提振消费作为短期刺激,而是要把提振消费从制度、体制、战略和一些中期的政策联系起来。因为要提振消费,降低审慎储蓄,审慎储蓄取决于社会安全网的构建,取决于公共服务的提供,而不是取决于对短期利益的调整。更重要的是,目前经济的加速复苏,相关一些领域还出现了价格的冲击,实际上这里面很重要的一点就是中国没有进一步降低利率环境,货币政策对经济复苏的支持力度我们认为目前是适宜的,不宜进行过度调整,应该保持连续性和可持续性。


必须通过稳定的复苏来保证就业


马上临近毕业季,很多高校的大学生开始找工作了,保障高校毕业生的就业,第一就是要保证复苏尽快常态化,使复苏的动能能够进一步强化,使内生性复苏的动力越来越大。必须通过稳定的复苏来保证就业,通过就业来保证收入,保证民生,这是积极的方式。但不能够因为保就业或者是其他的一些决策,就打乱了经济复苏的节奏,因此这方面也不能太急。


由于结构性失业的问题,未来可能压力会很大,因此我们应该采取一些结构性的政策来进行对冲,而不是简单地在宏观经济政策的节奏上进行大幅度变化。对大学生进行培训,为大学生创造一些相应的公共就业职位,进一步延长他们学习的时长,延缓就业的压力,同时再出台一些就业补贴政策、就业救助政策,使相应的需要新增劳动力,或者是招工难的部门能够成功获得大学生。


因为现在是结构性的问题,不是说大学生绝对过剩,而是大学生在很多行业里不够,供需方信息不畅的问题依然制约着我们,还有就是大学生本身就业能力需要有进一步的提升,所以要在这些方面做工作。大学生本身的专业要有社会需求,在专业的设置上要有需求导向、市场导向,这是中期问题。短期问题就是要积极主动为大学生的就业能力展开相应培训,比如鼓励大学生多拿一些职业证书、鼓励大学生和研究生要从职业的角度重塑自己的能力,同时拿出一些大学生就业基金专门举办相应的培训。另外要使一些招工难、用工难的部门面向大学生,使大学生们能够很好地适应这样的就业和劳动技能。


保证低技能劳动者的就业是整个世界面临的共同问题


现在随着自动化和人工智能的发展,一些岗位可能被机器取代了,机器取代的主要是一些低技能劳动者的岗位。保证低技能劳动者的就业是整个世界面临的一个共同的问题,由于技术进步导致的劳动力替代,解决这个问题首先就是结构性转移,对低技能的劳动者要进行技术提升和技术转型,而不是把他们扔到社会上不管。因为低技能、低端的一些劳动者自我再培训的能力可能是比较弱的,因此这几年国家也在做这方面的工作;第二就是对一些传统的行业也不要简单地进行“一刀切”,要让传统行业也有一定存在的方式;第三要在服务公共领域创造一些救济性的工作岗位,目前比如西方提出的“全民工作计划”,我们国家也可以提出这种“全民工作计划”,用一些基础设施方面的工作岗位、一些农村和城市的公共服务的岗位,帮助这些失业人员、替代人员重新走上工作岗位,这比简单的社会保障体系的救助更好,对社会的稳定,经济循环的畅通会打下很好的基础。


中国今年的出口形势依然会很好


我认为中国今年的出口形势依然会很好。疫情虽然随着疫苗的注射得到了有效的遏制,但是实际上疫情的传递速度与疫苗的注射速度是不匹配的,疫情人群和疫苗可获得性也是不匹配的。所以对于疫情不能太乐观,现在疫情继续在蔓延,实际上获得了疫苗,大家放松了警惕,反而导致了第三次、第四次的疫情,比如日本和印度,印度一个小时能够增长好几万。


此外,即使疫情之后,一些国家的供应链也很难进行构建,即使这些供应链恢复,与中国的竞争力相比也相差很远。一些产业链、供应链的重构都需要相对长的时间,特别是它不符合效率规则,很多政府要想通过政府力量全方位地干涉现有的全球供应链产业链,能力是有限的,这个过程还会比较长。虽然全球的供应链、产业链会变短、变宽,使逆全球化的现象有所抬头,但是我认为今年应该不会对中国出口带来实际性的冲击。


但是中期一定要认识到这个问题,也就是如果中国没有通过国内大循环的构建和技术水平的全面提升,要想守住目前出口的竞争优势和国际经济合作的品牌实际上是很艰难的,所以这就促使中国一方面要真正实现创新驱动,通过创新驱动提升出口的竞争力。另一方面更关键的要在关键技术、核心技术突破“卡脖子”的约束,使中国的技术水平大幅度提升,从而使劳动效率得到提升,使中国的产品更具有国际竞争力。出口形势在近期还是乐观的,但是远期来看还是需要忧虑的,这促使中国要有相应的政策在中期阶段进行对冲。


大宗商品价格的上涨是一个阶段性的现象,难以持续


有观点认为中国的经贸面临着三大压力:第一个是供应受限,原材料价格大涨;第二个是缺船缺箱,运价大涨;第三个是汇率升值,损伤出口的利润。目前大宗商品的价格上涨导致一些上游企业的原材料生产成本的上升,我认为这是必然的,大宗商品价格在疫情期间下降地过多,依然有一些是报复性的上扬,实际上还没有到大家所想象的一些大幅度的冲击,比如石油价格到了65美元左右,已经出现了回调,如果超过65美元、70美元,可能会带来更大的供应,特别是页岩油的一些上马,因此从目前来看,大宗商品价格的上涨是一个阶段性的现象,难以持续。


一些高耗能的产业复苏比较快,导致它们的价格上扬很快,这也是阶段性的。实际上对我们下一步影响比较大的是碳达峰,碳达峰导致的一些成本问题,这是需要高度重视的。因此目前很多产业一方面面临着供给端的成本冲击,另一方面需求端又面临着需求不足,这样的状况里政策就更需要精准细致,而不是简单的因为PPI的上涨,就要调整利率水平、要防通胀,这是不对的。


对于一些上游价格和关键行业的价格上涨,要采取一定的对冲举措,同时对有效需求不足的问题进行关注。当然更重要的是要对一些紧平衡的产品,从民生角度要采取一些对冲的举措,该给价格补贴就给价格补贴。


第二季度的经济增速肯定会有明显回落的趋势


第二季度的经济增速肯定会有一个明显回落的趋势。为什么会同比回落比较大,很重要的一点就是基数问题。因为去年一季度是-6.8%,二季度就已经到了3.2%,所以这个基数因素就能够达到10个点左右,因此正常来讲,二季度同比增速肯定会回落到个位数,9%这样的水平。但是我们认为同比下降,环比会上升。上升的原因首先是,今年是“十四五”的开局之年,在一些重大项目、重大工程、重大规划的落实上要进行全面明确;第二是出口还会延续,最大的原因就是欧洲的第三次疫情,印度和巴西的第四次疫情,实际上把它们复苏的节奏全部打乱了,美国经济的复苏在很多产品的供应上是依赖于中国的,现在还找不到替代品;第三是市场的内生功能开始加速上涨,一季度老百姓有收入,企业的利润不错,这部分的财政比预期好,那二季度它的行为模式就会有一个加速改善的过程。


因此从这几个方面来看,我认为投资会有一个恢复的过程,虽然这里面结构变化挺大,消费也有一个持续改善的过程,进出口保持相对强劲的状态,这样导致环比增长速度会有一个抬头,同比增长速度有明显的回落。

(文章来源于中国宏观经济论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