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科学研究» 媒体聚经
【澎湃新闻】范志勇:守住稳定底线,避免“双骤停”引发系统性风险
发文时间:2020-02-21

随着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的不断持续,对我国经济安全的短期影响逐步显现。与2003年SARS疫情相比,本次疫情爆发突然,又恰逢春节假期期间,对经济的影响具有明显的“双骤停”(double sudden stop)效应。所谓骤停是指经济活动停滞,造成供给和需求在短期内持续维持在较低水平。

一是总需求“骤停”。由于此次新型冠状病毒肺炎存在人传人风险,餐饮、旅游和休闲娱乐等服务业首当其冲,需求呈现骤停局面。尽管有部分消费由线下转为线上,但其对总需求的弥补作用可谓杯水车薪。随着春节假期接近尾声,部分制造业企业可能面临“缺需求、缺原料、缺员工”窘境而无法复工复产。总需求下滑可能进一步从消费领域向投资领域扩展,涉及的行业也将从服务业向第一产业和第二产业延伸。

二是总供给“骤停”。从目前媒体报道的信息看,由于交通运输管制,部分企业节前储备的生产物资储备消耗殆尽,加上人员复工不足,总供给不足的局面可能从结构性供给不足向全面性供给不足转变。现阶段,我国主要面临的还是包括防护服、口罩和消毒用品之类的医疗用品结构性供给不足。但近期有媒体报道,部分养殖企业面临饲料生产和运输困难,已有养鸡企业出现扑杀鸡苗的现象。如果短期内得不到有效缓解,刚刚恢复的生猪生产恐遭受二次打击,严重影响未来国内食品供给。结构性供给不足有向全面性供给不足转变的风险。

与2003年SARS病毒疫情相比,应对本次疫情的困难之处在于其爆发于春节期间。春节之前企业存货和人员储备都处于较低水平。出于预防大规模人口流动可能加剧疫情的目的,多地政府宣布延长春节假期并对返程人员和物资的运输实施管制。人员和物资输送处于部分停顿状态,导致企业节后复工复产面临困难。许多行业的生产活动具有连续性,生产活动不能长时间中断。生产资料的运输困难严重扰乱企业正常的生产节奏。除此之外,对部分企业,特别是中小企业而言,当前面临的困难还有现金流不足的问题。即便正常的生产和销售活动短期内得不到恢复,银行单款、厂房租金、部分人员成本和税费仍需要按时支付。

如果疫情持续时间进一步延长,部分杠杆率较高或者流动资金储备不足的企业将陷入经营困难甚至破产。因此经济活动骤停对经济的负面影响绝非“放长假”那么简单。经济骤停一个月的损失远远超过全年GDP的1/12。整体来看,当前企业复工复产的困难,可能从三个方面影响未来宏观经济:

第一,影响部分物资生产,加剧部分产品的结构性供给不足。对于农牧业等有生产节气和周期的行业而言,如不能及时充分的复工复产,将有可能影响后续农产品(5.790, -0.06, -1.03%)供给和城市居民的生活稳定。特别是前期经过努力刚刚开始出现好转的生猪等养殖行业可能面临比较直接的冲击。

第二,影响部分中小企业和就业。由于正常营业受阻,一旦企业不能满足贷款、工资和税费等刚性支出,就可能出现大量中小企业经营困难甚至破产。企业破产不可避免地会影响返程农民工的就业。而且一旦微观经营主体发生系统性“坏死”,整个宏观经济将可能陷入持续的严重下滑,经济复苏将雪上加霜。

第三,影响金融市场稳定。本次疫情波及全国,属于典型的系统性冲击。企业出现经营困难和破产首先会导致商业银行的坏债率上升。其次,股票市场会出现系统性下跌。如果指数下跌触发2015年式的股市动荡,存在发生系统性金融危机的潜在风险。

针对当前疫情发展的特点,经济政策方面也需要出台应急性的对策,并积极准备政策储备。

首先,根据疫情发展的具体情况,帮助企业解决交通运输等方面的现实困难,尽早实现复工复产。特别是对于畜牧业等养殖企业而言,这些企业的复工复产对后续经济和社会稳定具有重要意义。对于一些养殖企业出现的饲料不足和禽类产品滞销等困难,可以考虑建立绿色运输通道和增加政府储备的形式解决。避免疫情过后出现食品短缺和物价上涨等情况。

其次,采取税收减免、财政补贴等措施缓解企业经营困难,鼓励银行等金融机构对中小企业进行债务滚动或者债务延期。目前,各地政府出台的一些稳就业政策可能会加剧企业的经营困难。政府应尽快出台相应的配套政策,帮助企业减负。对于金融机构短期内出现的三农或者中小微企业贷款出现的坏账率上升的情况,可以适度放松监管要求或者通过降准等政策补充银行流动资金。

第三,对于资本市场可能出现的下跌积极准备预案。中国人民银行应积极发挥最终贷款人的角色,避免出现因股价超跌引发系统性减仓和2015年式股市动荡的再次发生。面对2020年中国宏观经济高度的不确定性,宏观经济政策应该保持足够的灵活性,坚持守住稳定的底线,避免因“双骤停”引发系统性风险。

(文章来源于澎湃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