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科学研究» 媒体聚经
【搜狐网】刘元春:增量政策退出可继续 存量政策退出应慎重
发文时间:2010-08-06

下半年经济形势前瞻:警惕通货膨胀反弹

  回顾中国上半年的经济形势,前三个月迅猛增长,后三个月逐步回落。物价态势也是一样。年初时月月上涨(不包括存在春节假期的2月份),到了6月突然又掉头了。然而从经济增长来看,二季度很可能是转折点,自此部分因为基数的原因,GDP增速将逐级稳步回落。CPI的突然转向则像个随机变量,打乱了人们原先7月份见顶回落的预期,给下半年的走势增添了变数。

  一季度防过热二季度防过冷

  进入2010年,中国经济延续了去年二季度开始的强劲反弹态势,加之去年同季中国经济增长率只有6.1%,一季度GDP同比增长达到了11.9%,创近两年的单季增速新高。与此同时,通货膨胀的压力日益显现。7月份,国家发改委提出拟对有捏造、散布涨价信息,扰乱市场价格秩序等违法行为的经营者处以最高200万元的罚款。

  然而与一季度的经济快速增长相对的,是二季度的经济增速回落。国家统计局7月15日公布的数据显示,二季度GDP同比增长为10.3%,增速比一季度回落1.6个百分点。受国内需求拉动力下降影响,物价涨势在6月份也开始调头向下,当月同比增长2.9%,年内首次增幅回落。

  为什么一季度人们担心经济过热,二季度又担心过冷了呢?有人说是国际经济波动的结果,但是5、6月份中国出口连续保持超过40%的高增长,说明国际经济对国内的冲击还未到来。从国内需求来看,以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来衡量的消费需求上半年增速较去年还有所加快,所以回落的只能是投资。

  国家统计局工业统计司副司长张卫华7月15日透露,近期国家进一步加大节能减排工作力度,采取了控制高耗能行业新上项目、加大淘汰落后产能、实行差别电价和调整或取消部分高耗能产品出口退税率等一系列措施,这对高耗能行业的过快增长起到明显的抑制作用。

  国家发改委投资研究所投资战略研究室副主任王元京则认为,房地产投资受到调控的影响近来出现下滑,可能是导致投资增长速度放缓的主要原因之一。

  中国经济不会“二次探底”

  按理说,10.3%的经济增长速度绝对不算慢,而且与中国过去十年平均的二季度增速基本一致。按国家统计局新闻发言人盛来运的话说,叫做“仍运行在正常的增长区间”。但人们更关心的是:这种经济增速的季度下降会不会成为趋势。

  会的,现在这基本上已经是经济界人士的共识。“我们预计今年全年经济增速9.5%,其中一季度11.9%,二季度10.5%,三季度9.2%,四季度8.5%。”在数据公布的前一天,新普京888.3app副院长刘元春这样对记者说。之所以有这个判断,刘元春表示,一个重要原因是:去年的经济增长速度分季来看前高后低,基数的这一特点将导致GDP增长速度逐季放缓。

  不过经济界的另一个主流观点是:这种减速运行,并不会导致中国经济的“二次探底”。刘元春说,“二次探底”是一个经济学术语,在美国指连续两个月经济负增长,在中国指连续两个季度经济增长速度达不到8%。之所以说 中国经济不会“二次探底”,是基于三点判断:一是中国正处于工业化后期和城市化加速期,经济增长的动力仍然强大;二是中国针对国际金融危机采取的刺激政策还未完全退出;三是政策的可操作空间仍然很大。 北京大学新普京888.3app副院长黄桂田也认为:“说中国经济可能"二次探底"过于勉强了。”他表示,虽然当前国际经济形势并不明朗,但是至少总体上还是向好的,欧元区的主权债务危机现在已经可以清晰判定,不会引发全球经济的震荡。

  “放缓不等于会"二次探底"。”中国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宏观经济研究室主任张晓晶说,今年上半年中国经济增长11.1%,如果说全年增速要掉到8%以下,后两个季度中国经济将明显放缓。但目前暂时没出现这种迹象。

  警惕通货膨胀反弹的可能

  中国企业联合会研究部副主任胡迟对记者表示,6月CPI同比增速掉头,虽然还不足以保证未来月份会继续向下,但至少就眼前看通胀压力有所减轻。

  但是也有专家提醒,要警惕通货膨胀在下半年可能出现的反弹。中国人民银行货币政策委员会委员、清华大学经济管理学院金融系主任李稻葵对记者说:“目前的物价压力还是存在的,主要是工业品上涨比较快,进而推进消费品价格的上涨。”

  中央财经大学国际经济与贸易学院副院长张晓涛也表示:“下半年CPI增幅有可能继续上涨,涨多少不好说。”在他看来,当前还存在着四个方面的因素可能推动物价上涨。

  首先,虽然我国总体粮食供给充足,但是今年中国各地多处遇到不利的气象条件,结合国际粮食减产的情况,可能给国内外的资本炒家带来炒作题材。其次,中国仍然面临着输入型通货膨胀的压力,尤其是石油和铁矿石两种主要生产资料的价格还可能上涨。再次,中国劳动力成本可能上升,未来国内工人工资上涨的速度可能加快。最后,从货币的角度来说,去年发行的大量货币导致流动性大大超出实体经济需求。这些超额货币有可能对某些商品的价格进行哄抬。

  专家建议刺激性政策退出节奏放缓

  刘元春建议,增量政策的退出可以继续,但是存量政策的退出应该慎重。具体来说,财政政策要继续保持积极。从上半年情况来看,我国财政收入大于财政支出,这一情况下半年应加以改变,应加大对公共服务领域和社会建设领域的投资力度。从货币政策来看,央行对流动性的回收可以继续进行,但是加息与否应该慎重考虑。还有贸易政策,虽然二次汇改是中央全盘考虑的决定,但是出口退税政策应该暂缓。要看到,到了四季度,世界各主要经济体的经济增速有可能放缓,会对我国出口产生一定影响。

  王元京则强调,国家现行的对楼市、对高耗能产业等的调控政策力度不宜放松。他说,国家对经济的调控,总体上说,就是原有的经济增长路径成本太高必须转型。要形成新的路径,必须付出一定代价,会有阵痛,但是只要转到了一定程度,中国就会形成新的增长方式。

  张晓晶表示,对楼市的调整是为了应对中国经济在中长期可能面临的风险,不应该放松。至于应对短期冲击,可以考虑增加保障性住房投资,增加跟消费相关的项目投资,以及着力贯彻执行民营经济“新36条”等。(方烨) (来源:半月谈)